□ 新华社记者 罗 羽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以一片绿茵场为中心,身着各式服饰的观众在各个区域纵情狂欢。他们围看火热的足球赛,秀出多彩民俗,尝着各色美食——每个人都是这场狂欢的主人。
这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的“村超”现场,是整个县城的“超级周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拥有38.5万人口的榕江是人口小县,却是一座“体育大城”:这里是贵州省少儿体操之乡,也是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群众体育基础深厚。最近几周,“村超”的每场比赛都有数万观众,“爆点”集中在精心组织的“超级星期六”晚上,高峰时人数在5万人左右,掀起了榕江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足球爱好者的“观赛热潮”。
“人太多了!太震撼了!”在位于榕江县城北新区田径足球场的“村超”现场,10岁的“足球小将”刘义行怀抱足球坐在场边,边看球赛边为球员的精彩表现呐喊。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举行了“村超”自5月13日开打以来的第五轮比赛。刘义行每周都来看球,足球已成为他的“周末主题”。他说:“提前过来练球,完了再看比赛,感受人山人海的足球氛围,超级赞!”
体育的乐趣从不止于体育本身。在“超级周末”,还可以观赏到民族文化的“超级展示”。
“侗家姑娘爱唱歌,动听歌声如蝉鸣。人爱唱歌心情好,姑表一起来唱歌。大家早晚唱欢歌,心情舒畅万年春……”
6月10日晚的4场比赛间隙,榕江本地的“萨玛乐团”民族摇滚乐队走到球场中心,在架子鼓、键盘等乐器的伴奏声中,一阵清丽悦耳的歌声由球场中心向四周飘散。现场观众瞬间被点燃,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刚刚接触足球的幼童,大家或举手拍照,或摇旗呐喊,或敲锣打鼓,声浪如海涛般汹涌。
榕江群众向外地游客介绍道,这首由侗族姐妹用侗语唱出的歌谣,采用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琵琶歌”的演绎形式,并结合了现代乐器,欢快明畅。
侗族琵琶歌、摆王木鼓舞、水族水书、芦笙舞……拥有苗、侗、水、瑶等15个少数民族的榕江县仅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十多项。“村超”舞台的文化展示活动,被现场观众比喻成民族文化荟萃的“大课堂”。
击鼓拉拉队、敲锅拉拉队、摇扇拉拉队;水书文字队、古装队、幡旗队……每当比赛临近,各支球队及其亲友团、拉拉队就会从各村陆续赶来。拉拉队员无论男女老少都精心装扮,身着各自民族服饰,抬着各自特产,在锣鼓声中、在琵琶弦外、在芦笙调里,排成两队有序进场。
丰乐村村民姚吉仙是村里的一位保洁大姐,她的助威方式是身背喷雾器,在场上演绎平时的工作场景。“拿西瓜的、扛锄头的、挑担子的、敲锅盆的……我们想了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最后决定根据自己的职业选择道具。”她说。
有民族文化打头,也有特色美食助阵。让观众品卷粉、为观众敬牛角酒、给观众献上杨梅和西瓜……各种美食“投喂”活动为现场热度再添一把火。
大山里的周末,激情在燃烧,足球比赛换了一副新颖模样,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庞上——这或许,更是足球本来的模样。
《中国质量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