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为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镇江市自2017年启动垃圾分类工作,根据国家、省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镇江实际,注重顶层设计,加强设施建设,初步建立起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闭环运行模式。目前,镇江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处于全面分步推进、成效逐步显现的态势。
据了解,全市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400吨,给环境卫生造成巨大压力。为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在前端,全市已建成垃圾分类收集亭(房)1761座,设置分类收集容器70838个,更新道路两侧果壳箱分类标志14810个;在中端,购置或更新分类运输车辆1090辆;在终端,已建成3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泓润餐厨垃圾处置公司以及部分小型厨余设备等,初步具备分类处置生活垃圾的能力。
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民生工程,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和全社会协同用力、共同推进。结合镇江市实际情况,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四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要求,全市环卫系统将结合新一轮环卫保洁招标,更新分类车辆配套设置,完善分类运输体系,同时积极推进厨余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和“两网融合”体系等建设,加快补齐终端处置短板,进一步完善分类处理体系。
截至2023年年底,将实现镇江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四分类”全覆盖,辖市、区城市居民小区“四分类”覆盖率分别达到75%和90%以上;持续开展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体系。
截至2025年年底,将实现镇江市生活垃圾“四分类”全覆盖,围绕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建立较为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系统,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做好垃圾分类,难在居民观念的转变和习惯的改变。市城管局环卫处处长赵建春表示,下一步镇江市将充分发挥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联席会议的职能作用,压实属地责任,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有力有效进行。同时,借助各类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校园、进商场、进小区、进企业、进工地等宣传活动,凝聚社会共识、动员全员参与,营造家喻户晓、人人自觉参与的良好氛围,真正形成“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的共同心声和行动自觉。
记者 马彦如
通讯员 赵建春 徐莉莉 冉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