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大运场馆被提前“预定”了——3月21日,成都市水上运动中心和润安(成都)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未来,双方将按照市场化方式就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的活化使用,在水上运动赛事举办、青少年培训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据记者了解,本次签约也是成都市体育局下属运动(管理)中心与大运场馆营运方签下的第一单,是成都市大型体育场馆活化利用、长远发展的一次全新探索!
大型场馆的赛后营运维护使用
(资料图)
是世界级难题
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营运维护使用,是一道困扰赛事举办方的世界级难题。历史上,因比赛举办而闻名,随赛事落幕而荒废的体育场馆不在少数——为举办1996年奥运会,美国斥巨资在亚特兰大修建了一座大型体育场,因后期维护费用高昂,奥运会结束第2年,美国就对其实施了爆破、一炸了之;为举办2000年奥运会,澳大利亚在远离悉尼市区的地方修建了奥运场馆群,奥运会结束后使用率极低;为举办2004年奥运会,雅典花费7.13亿英镑修建场馆,现如今大部分场馆人迹罕至、杂草丛生……
同样的例子在世界杯的历史上也屡见不鲜。2002年韩日世界杯、2014年巴西世界杯,很多举办之时闻名遐迩的新球场,不少都在比赛结束后,跌入尘埃销声匿迹。
如何提高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使用效率?这也是历届奥运会、世界杯各方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困扰举办方的一大难题。
冬奥永久场馆实现了长期运营
北京提供了样本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赛事场馆在大赛结束后都没落了,有不少成为了后世的丰厚“遗产”。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例,其在场馆的再利用上也为成都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样本——2023年2月,北京冬奥会一周年之际,北京冬奥组委发布报告:一周年来,冬奥永久场馆赛后利用率达100%,实现了场馆从赛时到赛后的顺利衔接和长期运营。
北京冬奥会场馆之所以能够实现赛时到赛后的顺利衔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结合群众需要,以场馆推广冰雪运动,带动全民健身冰雪运动蓬勃开展;发展赛事经济,通过承办国内外高水平赛事,挖掘其公共服务价值;融入地方发展,充分发挥场馆的文体展演功能。也正是因此,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延庆的“雪游龙”一直火着,也成为促进当地全民健身开展、体育产业发展和旅游事业的助推器。
以青少年培训为依托
解决场馆日常维护、营运问题
成都有了新思路
现在,成都正在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筹办为契机,过去4年成都大力推进体育基础设施提档升级,2021年4月49座新建、改扩建体育场馆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在大运会的筹办过程中,成都始终坚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将场馆建设的成果即时服务于广大市民。据统计,去年全市大运场馆对外开放时长7.63万小时,免费或低收费开放509.48万人次,累计举办各类赛事727项。2023年,大运场馆将按照坚持能赛尽赛、应开尽开,进一步加强实施场馆惠民开放行动。
3月21日,成都市水上运动中心签约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则为场馆的日常利用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以举办高水平国际、国内赛事持续提升场馆的知名度,以青少年培训为依托解决场馆日常维护、营运等问题。
成都市水上运动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不仅将成为成都水上运动赛事的重要场地,也是青少年水上运动联合训练场地。与此同时,游泳跳水馆部分水面还将向公众开放,解决市民就近游泳锻炼所需。”(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胡锐凯 陈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