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地时间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SVB)宣布破产,成为自2008年华盛顿互助银行倒闭案之后,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银行破产事件。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几天之前,硅谷银行还连续第五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年度全美最佳银行之一。
结果,48小时之后,这家全美最佳银行就倒闭了。
【资料图】
银行倒闭,用金融圈的术语,管这种现象叫“爆雷”。
上一次出现美国银行倒闭的现象,还是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伴随着房地美、房利美两家银行“爆雷”,拖垮了华尔街将近半数的金融机构,就连大名鼎鼎的百年老字号——雷曼兄弟都被拖下了水。
现在大伙普遍担心,硅谷银行会不会成为又一个房地美、房利美,它倒闭了,会不会又把一批银行拖下水。
咱们今天就来分析分析这个事的来龙去脉。
01
硅谷银行的发迹史
既然它叫硅谷银行,那么,这个银行也好找,肯定就在硅谷。
没错,硅谷银行就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的硅谷。
硅谷银行总部入口
这家银行成立的时间并不算长,比硅谷的时间还要短,1983年才成立,至今不过40年的历史,不算多有名、规模也不算大。截止到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硅谷银行的总资产不过2000亿美元出点头,排在美国银行业的第16位。它这个资产数,跟美国银行业巨头摩根大通比起来,还不到人家的1/8。
但是,硅谷银行虽然在美国名气不大、规模不大,可它在硅谷,就是当地最大的银行了,被称为硅谷金融业的中流砥柱,资金量、业务量占据了硅谷金融业的半壁江山,有几百家硅谷的科技公司,还有6万多名个人,都是这家银行的客户,每个月通过这家银行给员工发工资。所以,它一倒,波及的面还是不小,最起码,那几百家科技公司工资都没着落了。
硅谷银行倒了,受损失最大的,是硅谷的科技公司。
硅谷银行创立之初,打着的旗号就是服务于小微科创企业的金融机构。
因为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往往财大气粗,资金实力雄厚,跟这些公司打交道的,往往也是大型金融机构、大型银行,怎么也得是华尔街起步的银行,他们看了不上硅谷银行的小门小户。
可是美国硅谷并不全是互联网大厂,互联网大厂的数量毕竟有限,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什么微软、英特尔、苹果、脸书、推特、谷歌,除此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初创企业,这些小微科技公司,势单力薄,很难从大银行拿到融资贷款,硅谷银行盯上的,就是这些小微科技公司。
大银行不带你们玩,我带你们玩。
根据美国官方给出的统计数据,硅谷银行几百家科创公司客户当中,90%都是员工规模不超过百人的、小微科技企业。
硅谷银行的宗旨就是,宁为鸡首,不为凤尾。我不当华尔街的凤尾,我当硅谷的鸡首。凭借着业务灵活,硅谷银行在硅谷发展得风生水起,不然的话,也不会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美最佳银行。
既然这样的话,为什么它就倒闭了之呢?难道说之前一点征兆都没有吗?真的是“猝死”嘛?
02
被美联储“玩坏”的硅谷银行
但凡猝死的,之前都有潜移默化的变化,只不过,大伙没有发现罢了。
硅谷银行倒闭也是一样,之前就有种种迹象了,可是,谁都没往那方面去想。
硅谷银行“爆雷”的原因并不复杂,三言两语就可以讲明白: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为了提振经济,美联储开启了新一轮的“大放水”,狂发美元,市场上流通的美元过盛,硅谷银行趁机吸纳了很多的存款。
从2020年6月份到2021年12月,一年半时间,硅谷银行的存款量由之前的760亿美元上升到了超过1900亿美元。
存款太多了,对于银行来说,还真不是什么好事。
为什么啊?
这就是金融行业的一个特点。银行,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它是存钱的地方,我把钱存进银行,就踏实了,用钱的时候上银行取钱去。
可对于银行来说,钱,存进来了,它得按月给客户利息,这个利息哪来的,不能从本钱里出啊,那不成钱越存越少了吗。
银行就得想办法把客户存进来的钱,再通过放贷的方式,贷款出去。
比如说,存钱的利息是1%,贷款的利息是2%,这一存一贷、一进一出之间,就形成了利息差,银行挣的就是这份钱。
贷款利息的2%,除了拿出1%支付客户的存款利息,剩下那1%,就是银行的利润了,各种人吃马嚼、各种挑费,都从这1%当中支出。
问题是,硅谷银行的体量太小,再加上受疫情的影响,没有那么多的客户贷款,这笔钱就放不出去了,全趴在硅谷银行的户上。
存款越多,意味着要向客户支付的利息就越高,这要是时间长了,硅谷银行非得赔死不可。
怎么办呢?
没关系,有辙。硅谷银行购买了大量的10年期低息债券,利息是1.56%。
这种操作在平时一点毛病没有,债券的利息,完全可以抵消客户的存款利息。债券的利息是1.56%,客户的存款利息是1%,中间还有0.56%的利息差,虽然不多,但最起码不会赔钱,只是挣多挣少的问题。
2020年,美联储“大放水”,硅谷银行吸纳了不少的存款。紧接着,美联储又宣布降息,个人存款利率降到了0%,也就是说,别管你存多少钱,一分钱的利息都没有,就落一个保本。
硅谷银行就拿着这些一分钱利息没有的客户存款,购买了大量的低息国债,利息是多少呢?1%。
别看才1%,可是它的成本是零,因为买国债的钱,是客户的存款,客户的存款利息是零,意味着一分钱的利息都不用付,而国债的利息是1%,这1%是硅谷银行净落的、纯利。
可是,问题马上就出现了,美联储紧接着又宣布加息了。
从2021年开始,美联储一路的加息,经过十几次的加息,目前美国的存款利息最高达到了5%。
反过来,硅谷银行前期购买的10年期低息债券,利息是1.56%,还有更低的,1%。而且,债券的利息是固定的,10年期的债券,10年之内,利息就衡定在1.56%或者1%,别管美联储如何加息降息,都不受影响。
美联储的这番操作,把硅谷银行给摞半道上了,猛猛的坑了硅谷银行一把。
大伙算吧,硅谷银行买的债券,利息是1.56%;客户的存款利息,涨到了5%。每笔存款,硅谷银行净赔3.44%。
即便走到这一步,也不至于压垮了硅谷银行。因为硅谷银行可以继续购买高息的美元债券,问题是,高息的美元债券,往往年头比较长,起步就得是十年以上。意味着十年之内,硅谷银行是拿不到这笔利息的。
这时候,就怕短时间之内,大量客户上门要求取钱,就是俗称的“挤兑”。
这一“挤兑”,就会把银行“挤兑”死了。
压垮硅谷银行的,就是这种客户“挤兑”。
由于美联储发行的美债利息高过了银行存款,很多客户一算,银行存款利息2%,买美元债券利息5%,就纷纷涌向银行,要把存款取出来,转为购买债券。
这就形成了“挤兑”。
硅谷银行把客户的钱,都买了美债了,没有那么多的现金可以兑现,取不出钱来了。
一听说银行取不出钱来了,客户肯定急了,一传十、十传百,都奔硅谷银行去了,我们要取钱,把我们的钱还给我们。
从一根稻草,变成了一座大山,活生生把硅谷银行给压死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还有挽回的余地。
就是硅谷银行认头赔钱,把购买的美元债券,拿到二级市场上低价出售,面值100美元的债券,我现在80就卖,但是你得给我现金。
换成现金,兑现客户的存款。
虽然赔钱了,但是,不至于倒闭。
但是,经过美联储不断的加息,很多美国银行都跟硅谷银行面临同样的问题,也都把债券拿到二级市场上去出售,形成了互相砸价的局面。面值100美元的国债,正常情况下,80美元现金就能卖。结果张三说了,我75美元就卖;李四一看,我70美元就卖;王五说了,我60美元就卖;赵六更狠,我五折,50美元就卖。
这一互相砸价,银行可就赔惨了。
硅谷银行就是这种情况,它在二级债券市场上,一天就赔了18亿美元,10天就是180亿美元。
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大伙一听说硅谷银行开始在二级市场甩卖债券,而且赔得很惨,更惊了,又形成了大规模的堵门“挤兑”,“挤兑”的越多,硅谷银行赔的就越多,直至赔光了家底为止,倒闭关张,一拍两散。
但加息是硅谷银行倒闭的唯一原因吗?并不是。硅谷银行事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美国市场中小银行普遍面临的整体流动性问题。
由于难以获得胜过大银行的利率优势,许多中小银行以特色业务来获取客户,这就存在储户结构单一的问题。在美联储持续且大幅加息的外部环境下,受到负债端和资产端双重压力,这种业务模式本身的弊病就被加倍放大:单一行业的储户“挤兑”导致存款不断下降,银行资产配置风控不足导致持续亏损,两面受阻导致银行资产与负债端错配持续扩大,形成流动性风险。
03
不值得同情的硅谷银行
硅谷银行走到今天这一步,倒霉就倒霉在美联储不负责任的加息上了。美联储为了提振经济,为了表面繁荣,为了抵消通货膨胀的压力,拼命加息,貌似拯救了美国经济,实际上,是把美国金融机构,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之前,早就有经济学家警告过美联储,你这么不负责任的,超出常理的加息,破坏了金融秩序不说,等于是饮鸩止渴,给自个埋了一个更大的雷子,会出大事的。只可惜,美联储听不进去,一味地我行我素。
硅谷银行倒闭,虽然责任不全在它,但是,也没什么可值得同情的。
就在硅谷银行倒闭前的几个小时,银行的高管都已经知道要倒闭了,要被保险公司接管,赶在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前的几个小时,连夜给所有硅谷银行的高管突击发了年终奖。
您要知道,这才刚三月份,一季度还没过完呢,他们就把2023年的年终奖全给发了。每名高管拿到了几十万到几百万美元不等的年终奖。
一边是银行客户血本无归,一边是银行高管突击发放年终奖,您就说,硅谷银行倒闭,值不值得同情。
这些高管,用不了多长时间,又会摇身一变,成为某家银行的高管,再就业、另谋高就去了。而受它波及的那么多客户、储户,他们的死活,又有谁来过问呢?
04
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现在,美国金融界的这个大雷子,终于引爆了。硅谷银行只是一个开场,后面还有大戏,没开始呢。
了解了这段来龙去脉之后,咱们再说第二个问题,美国难道没有存款保险吗?银行倒闭了,存款人的利益谁来保障?
美国的金融体系号称完美,肯定是有存款保险的。
给硅谷银行兜底担保的,就是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简称FDIC。
绝大多数的美国银行都是由这个保险公司来负责兜底的。
正是因为给太多的银行兜底,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比谁都清楚,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
早在去年年底,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就向美国国会、美联储发出了预警,咱们的金融行业,现在风险极高,2023年需要兑现的存款高达6900亿美元,而美国银行的现金储备,远远没有这么多,一旦大伙取钱,那就是一场“挤兑”风波,就是一场灾难,必须要把利息降下来。
然而美联储的回复是,不会那么寸吧,6900亿美元的存款,全赶2023年一年提现。
实际上,美联储的高层都是由华尔街精英构成的,他们能不明白银行“爆雷”的风险吗?他们太明白了,只是,面对美国的经济形势,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死马全当活马医,走一步看一步。
先把通胀压下去,再说然后的。
从表面数据来看,美国的通胀,确实是压下去了,从最高的9%、10%,压到了现在的6%。
通胀是压下去了,银行“挤兑”风波来了。
按倒葫芦起来瓢,来吧,现在你该研究研究银行“爆雷”的问题了。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预警,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银行“爆雷”了,这个底,它还得负责兜。
怎么兜法呢?
有规定,每个受损失的银行账户,最高可以获赔25万美元。
比如说,张三在硅谷银行有一万美元的存款,硅谷银行破产了,不是说一万美元全赔给你,保险公司会按照50%的比例赔付。你存了一万,现在保险公司给你赔5000,剩下5000的损失,你自个儿认头。
李四,在硅谷银行存了100万,保险公司赔给你的可就不是50%了。50万?哪有那么多啊,上限25万封顶了,李四,净赔75万美元。
等于就是说,存得多,多赔;存得少,少赔,没有不赔钱的。
05
救还是不救,这是一个问题
对于个人客户来说,银行倒了,存款没了,固然损失惨重,可是对于在硅谷银行开户的几百家小微科技企业来说,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
公司的资金链断了不说,公司那么多年积累下来的那点财富,也一夜之间荡然无存。银行倒了,公司也得跟着一块倒。而硅谷银行面向的这种小微科技企业,足足有几百家之多,这才是最大的“雷”。
一家银行倒闭了,会引发硅谷一批小微科技企业一块倒下。
2008年,是华尔街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进而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最终,美国政府出手相救。
那么,这回,号称全球科创中心的硅谷面临危机了,美国政府救还是不救?
救银行,就要有钱,钱从哪来?不外乎就是让印钞机开足马力印票子,票子印多了,货币超发,就会导致通胀,想要抑制通胀就要加息,加息又会让银行雪上加霜,等于变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
要不就不救?
不救?那下一步可能会有更多的银行步硅谷银行的后尘。
06
第一张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另据央视报道,就在硅谷银行倒闭的24小时之后,又一家美国银行宣布倒闭,这家银行名叫“签名银行”,是一家位于美国纽约的,主营业务是加密货币的美国银行。
面对美国银行业倒闭的多米诺骨牌,华尔街的金融大佬竟然还振振有词地指责银行的客户。
说什么呢?
说如果客户不去银行“挤兑”,银行就不会倒闭,银行倒闭主要原因是客户都太短视了,怕自个儿的钱没了,你们怎么就不能承受点损失。你不“挤兑”,银行就不会倒闭;银行不倒闭,你们的存款还有拿回来的希望。现在,你们一“挤兑”,银行倒闭了。你们的钱,一分钱都拿不回来了,这就是你们短视、财迷的后果。
说这种话的人,就像相声里说的,拖出去枪毙五分钟都不冤。
反过来你再一琢磨,就在硅谷银行倒闭的前两天,它刚刚被评为美国最佳银行,除了莫大的讽刺之外,华尔街的冷酷、华尔街的虚荣,由此可见一斑。
07
会不会引发又一场国际金融危机?
硅谷银行倒闭及其引发的连锁反应,让人不由想起十五年前的次贷危机,硅谷银行会不会引发又一场国际金融危机?
不少专家认为,目前看,可能性不大。这两次危机主体的业务规模和性质不同,发生危机后政府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引爆2008年金融危机的雷曼兄弟,市值曾位列美国投行第四,参与各类金融产品市场,对手方涉及全球众多金融机构。出事后,当时的美国政府公开表示“见死不救”,导致金融市场大规模崩盘,触发系统性风险。
此后十几年间,金融监管制度不断完善,风控标准也更严格,金融机构在资本储备方面更谨慎。硅谷银行体量不大,客户主要集中于美国本土,业务类型也相对简单,主要为科创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吸收的存款投资于国债等相对安全的金融资产,其倒闭是一个区域性银行因挤兑而导致的资不抵债事件。
昨天(3月1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在由《财经》杂志、《财经智库》和沙特基础工业公司联合主办的“财经前沿——2023《财经智库》全球经济信心指数发布会”上介绍,硅谷银行事件是一个典型的银行管理的错误,加上银行内部的道德风险,监管部门的落实不利和行动不利,这几件事放在一起在全球形成了小的金融风波。
当这样一个区域性的小银行发生问题的时候,怎么救?其实方法很简单,它等于重新设立一个金融市场公司,可以把资产移进去,用这个资产做抵押,它马上可以把钱给硅谷银行,硅谷银行开门给大家取钱。
那会不会有更多更大的危机?会不会有更多的银行爆仓,会不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朱民认为,这还需要探讨和深入分析。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正处在金融周期的拐点,应该看到整个金融市场的逻辑在发生根本变化,要根据这个逻辑做新的资产配置,调整整个金融业务,这才是避免金融风险的最主要的关键核心。
文字统筹 | 邢耕
编辑 | 马瑞
综合 | 环球时报 每日经济新闻 观察者网 北京日报 侠客岛 财经
标签: